第33章(第2页)
那是乔琳第一次知道什么叫编剧实在是不想写了于是决定开个大。
又名“这电视剧没续订,编剧终于可以在结局放飞自我了”
。
不过费拉拉其实只拍了其中几集,这是乔琳长大后才注意到的事。
这部电视剧的成功还是要归功于制片人迈克尔·曼,他制作的《迈阿密风云》也是乔琳童年回忆的一部分。
如果说想要拍摄《纯真年代》是为了马丁·斯科塞斯,想拍《糖衣陷阱》是为了增加行业经验,那么现在去试镜《异形基地》就是单纯为了填补简历空白的同时,增加一些拍摄恐怖片的经验。
乔琳自己写的那个小剧本已经成功在朋友的帮助下变成了标准格式,她雄心勃勃地想把它从文字变成电影。
这野心其实并不算大,乔琳在动手写作之前就考虑到了要在一定预算范围内制作这部电影。
她坚信如果她操作巧妙的话,她一定能在五千美元的预算之内把它拍出来。
保罗第一次听说乔琳要在五千美元内拍摄一部标准时长的电影时,整个人都觉得这孩子在发疯。
他知道电影人大多在起步初期都是从小成本制作开始的,可“小成本”
也是有个限度的,要知道他接下来计划拍摄的那部时长不到半小时的短片,预算也在1万美元以上。
等乔琳解释完她的想法后,保罗这才明白过来她为什么敢说这种话。
“不用胶片?”
坚信电影就该是胶片摄影的保罗拧起了眉头。
“不完全用胶片,或者说大部分不用。
我想好了,一部分用索尼的hi8摄影机,它很便携,虽然拍出来是8格式,但是这个问题可以后期解决。
我的片子正好可以用得上它那种模拟信号图像的质感。
另一部分内容则用我妈妈留给我的佳能pic16s和佳能l1。”
“pic16s?”
保罗有点惊讶,“我有多久没有听到这个型号了。”
“我想可能得有十几年了?”
乔琳笑起来,“1977年的16摄影机,是比我小四岁的老古董了。”
“那剪辑的部分怎么办?还有灯光和其他设备呢?即使你能在5000块以内完成拍摄,后期制作也需要钱。”
“我妈妈有个朋友愿意让我使用他的剪辑台,那种电视台的剪辑台,我想应该是斯特拉斯纳编辑系统。
我只需要雇佣一个知道怎么操作那系统的剪辑师就行了。
灯光就得靠租和借用了。”
保罗忍不住叹了口气,“我觉得那不会太便宜。”
“最起码不会超过一千块,对吧?”
乔琳也叹了口气,“我读了那本迈克尔·鲁宾的《非线性:数字电影和视频编辑指南》,我希望他说的都是对的,以后剪辑就方便多了。
可现在我还是得回到老套但好用且便宜的线性剪辑系统里。”
小技巧:按 Ctrl+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;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章节目录,按 ←键 回到上一章,按 →键 进入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