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9章 擦去泪痕(第2页)
看着他的背影,枚执礼忍不住轻笑,这孩子果然还是那么调皮。
春闱过后,枚橙安返回鸿胪寺,生活重归平静。
那咏柳诗如预料般传遍各地,几天后,他在归途中遇见一群泗伍岁的小孩,正边玩边齐声吟诵此诗,可见其影响力之深远,远胜前两作品。
道理很简单,之前的诗作需要一定的文化基础才能领悟其中深意,所以只在文人间流传。
而这诗则通俗易懂,更易于大众接受。
这咏柳诗与往常不同,语言质朴,直接描摹自然景致,即使不识字的人也能轻易明白其中之意,堪称雅俗共赏。
因此,它传播广泛,深入人心。
枚橙安对此并未多加留心,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,无需过多在意。
倒是郭宝坤时常来找他探讨诗词,起初他还耐心应对,次数多了便觉厌烦,只能敷衍了事,想法子转移话题。
直至郭宝坤正式入宫担任编撰一职,赴宫任职后,枚橙安才算摆脱了这份困扰。
没错,郭攸之确实为郭宝坤争取到了一个宫中编撰的位置,相当于翰凌院编撰,既清贤又体面。
郭宝坤想要模仿枚橙安的仕途路径,而郭攸之则顾虑其他岗位可能不合郭宝坤的性格。
这对父子可谓心意相通。
陈园与赏菊大会
大家都知道陈平平有一座陈园。
陈园是陈平平的私宅,坐落于京郊,泗周青山环抱,满目葱茏。
它虽藏于深山,却绝非寻常之所。
外观朴素低调,内里却极尽奢靡精美。
枚橙安得以造访陈园,缘于与影子的一次约定。
合适的场地难觅,最终选定此地。
每次与影子交手后,若时间允许,枚橙安便会收到陈平平的邀约,前往陈园品茗聊天、共膳,还能观赏姑娘们的琵琶与歌舞表演。
陈园中,陈平平养着许多年轻貌美的女子,人数众多,堪比后宫;还有一位擅长琵琶的门客。
这些女子皆为命运坎坷之人,自愿或被迫离开故土,被陈平平收留。
她们对他毫不畏惧,甚至直呼其名,在他面前嬉笑打闹。
那位弹琵琶的门客更是性情急躁,稍有不满便拂袖而去。
陈平平以实际行动践行叶卿眉提出的平等理念,使这里的女性明白人人平等,无尊卑之分。
因此,枚橙安十分喜欢这个地方,觉得十分惬意。
次到访陈园时,枚橙安并未太过惊奇,因为早通过剧集知晓一切。
整体来说,他的经历还算愉快,尤其是那些美貌舞者的表演令人难忘,菜肴也极为可口。
然而,那位弹琵琶的门客让他难以接受。
每回看他紧张兮兮地拨弄琵琶,总觉他想将其弹成摇滚乐,节奏忽快忽慢,沉浸其中却毫无旋律感。
门客自称弹奏的是“一种感觉”
,倒确实跟上了潮流。
小技巧:按 Ctrl+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;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章节目录,按 ←键 回到上一章,按 →键 进入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