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00章 考核的目的


    与此同时,发现鸡心杯可能是钧瓷之后,俞飞白的动作也变得格外小心谨慎,慢慢的把杯子移到柔软的沙发上空,这才仔细观察打量。
    这一看,花了将近半个小时,俞飞白这才吐了口气,把鸡心杯放了下来,然后闭目养神,似乎是在回忆分析。
    旁边,王观顺手拿起了鸡心杯,好整以暇的研究起来。
    说实在话,宋代五大名窑的地位,已经被收藏界,或者拍卖市场无限的提高了。
    似乎只要是五大名窑的东西,每一件都是价值连城,万金难求的宝物。
    不过,王观却是知道,其实这是有失偏颇的谬论。
    实际上,只要对陶瓷有些了解的人都应该清楚,每个窑口的东西都有精品,也有普通的次品。
    比如说明清的御窑厂,每年不知道生产了多少瓷器。
    除了需要上贡的精品,以及一些不能在民间流通的特殊瓷器外,那些次等的瓷器,未必都会砸烂。
    相反,有许多瓷器直接买给商人,让他们帮忙销售出去,以收便回成本。
    不要把皇帝想得太蠢,所谓御窑厂的瓷器,宁愿全部砸了,一件都不许流入民间,那只是商家用来忽悠人的幌子而已。
    何况,宋代五大名窑,除了宫廷的用瓷以后,在民间也广为流传。
    受到了文人雅士和王公贵族的喜爱,不然的话,也不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。
    当然,流传再广的东西,经过了几百年的岁月流逝,加上兵荒马乱、朝代更迭的原因,到现在也没有多少了。
    东西稀少,自然没有多少人见过实物,所以只能从史料的记载之中,领略到五大名窑的风采。
    不过,史料是士大夫们书写的。
    然而作为达官贵人的士大夫们,平时接触的瓷器,肯定是最上等,最精美的东西。
    那么在他们的笔下,自然是各种华丽的词汇。
    所以大家不能以偏概全,认为只要是五大名窑的东西,都是难能可贵的宝贝,却忽略了在精品之外,还有普通的瓷器。
    特别是宋代名窑,也不是单一的窑口,而会形成了一个窑系,钧瓷就已经成为了一种艺术形式,而不仅是一种瓷器名称了。
    这个时候,王观仔细观察鸡心杯,感觉这东西如果是真品,那么也算是质量上乘的钧瓷。
    不过他也不会贸然下诊断,又继续研究其中的细节。
    欣赏钧瓷,自然是看釉色,就是入窑一色,出窑万彩的窑变效果。
    现在这个鸡心杯就是这样,蓝中带着红色,颜色在灯光下闪烁让人心旌动摇的绚丽色彩。
    这种窑变的效果,根本没有多少规律可言,好像是风中的云烟,妙趣横生,变幻莫测。
    下一秒你根本不清楚会产生什么样的形状,所以更增添了钧瓷艺术震撼人心的魅力。
    不过,王观也没有被这种绚烂的色彩迷惑,更加专注的观察杯子的每个细节特征,也是过了十几分钟,这才把鸡心杯放下,一脸的若有所思。
    “看完了?”
    秦老笑道:“和刚才一样,把心得体会写下来吧。”
    随之,两人各拿了一张白纸,继续奋笔疾书起来。
    不久之后,两张答卷就交到了秦老的手中。
    然而,他根本没看,只是把答卷倒扣案上,随后轻笑示意道:“现在可以说了,谁先来?”
    “我吧。”
    俞飞白抢先走出来,免得王观全部说完了,他在旁边干站着。
    “嗯。”

小技巧:按 Ctrl+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;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章节目录,按 ←键 回到上一章,按 →键 进入下一章。